
智能制造是強國建設的主體與核心,是提升制造業水平、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途徑和關鍵因素。面向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制造產業需求,5357cc拉斯維加斯以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推進新工科建設、實現產教深度融合、培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的理念和思路,于20215357cc拉斯維加斯9月成立智能制造現代產業學院。產業學院立足贛南、服務江西、面向贛粵智能制造產業,聚焦江西省“1269”與贛州市“7510”行動計劃重點產業鏈,圍繞裝備制造、新能源、現代家具、電子信息等產業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建設,以服務新時代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為己任,建立“政校企會”制度體系,深化產教融合,培養高素質應用型、復合型、創新型人才,致力建設成為服務贛州革命老區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示范性產業學院,并于20245357cc拉斯維加斯3月入選江西省第二批現代產業學院重點建設項目。
一、“政校企會”協同:建立產業學院育人新體系
智能制造現代產業學院自成立以來,先后與贛州市南康區、格力電器(贛州)有限公司、孚能科技(贛州)股份有限公司、江西志浩電子科技有限公司、江聯重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江西江鈴集團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以及江西省機械工程學會等單位建立合作,目前已形成1個產業學院與N個政府、N個企業、N個行業學會的“1+3N”模式,并成立產業學院理事會、專家指導委員會與教學指導委員會”,“政校企會”協同,探索和建立人才鏈、產業鏈、創新鏈、教育鏈有效銜接的資源共享、產教協同機制,構建“教育+培訓+服務+就業+創業”的完整人才培養服務鏈與多方協同育人良好生態,打造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創新、企業服務和學生創業等功能于一體的示范性培養實體,逐步形成“1+3N”深度融合效果,在服務江西制造業和贛州革命老區高質量跨越式發展上做示范。

圖1 產業學院“政校企會”協同育人
二、產業需求為導向:探索多形式產教融合班
產業學院實施“2+1+1”培養模式,即前兩5357cc拉斯維加斯開展基礎教育,培養職業認知與創新實踐能力;第三5357cc拉斯維加斯產業學院各專業學生,選擇性進入各共建單位開設的“特色班級”,多方聯動,開展專業方向教育,提升創新實踐能力與培養工程應用能力;第四5357cc拉斯維加斯分赴各企業產教融合基地實習實訓,按照“因崗定人”及“輪崗擇優”,真題真做完成畢業設計,開展專業特色教育,并進行工程技術認證,著力培養提升學生工程應用能力與職業適應能力。

圖2 產業學院“2+1+1”人才培養模式
產業學院開辦了產業創新班、校地合作班與行業實踐班等多種形式的產教融合班。以產業需求為導向, 形成“一人一課堂”“一人一導師”“一對一學徒”等特色培養模式。充分發揮地方龍頭企業的產業優勢,校企雙方共同制定特色人才培養方案,共同開發校企合作課程,采用“雙導師”授課。積極發揮地方政府與行業學(協)會的政策優勢,針對中小企業產業人才需求,建立校地合作班與行業實踐班,打通人才供給最后一公里。通過“一企一策”多種形式的產教融合班,擴大了企業在人才培養中的參與度,培養了一大批“適應產(企)業所需”的技術和管理人才。

圖3 產業學院多形式產教融合班
三、校企深度融合:服務贛州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
探索“專業共建、課程共創、人才共育、資源共享、師資互補、校企聯動”校企合作新模式,構建“專業+企業+項目”嵌入式“雙導師”協同育人新機制,培養適應智能制造產業和區域經濟社會發展所需的高素質應用型人才,打造融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技術創新、企業服務和學生創業等功能于一體的示范性培養實體。
專業共建:對接江西省“1269”與贛州市“7510”行動計劃重點產業,大力推進新工科建設,構建以工為主、交叉融合的專業新體系。目前已有格力電器、孚能科技等9個企業參與智能制造工程、機器人工程等專業共建,產業學院理事會有政府與企業代表各2人,教學指導委員會有企業代表4人,2名企業高管擔任產業學院副院長,專家指導委員會成員全部來自于行業、企業與政府。
課程共創:合作企業派遣20余位資深企業工程師 參與產業學院教學及課程體系開發、優化。構建體現智能制造企業所需、智能制造行業緊缺、智能制造產業前沿的專業課程體系,開發了《智能制造技術》《液(氣)壓傳動與控制》、《PLC技術及應用》等10余門省校級校企合作課程,建立了《機器人調試》《智能制造綜合實訓》等6門基于智能制造生產的實踐教學課程。
人才共育: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將格力內部“1-3-6”人才塑造模型與學校育人大綱結合,共同制定“1-3-6”漸進式格力明珠班專屬人才培育方案;與孚能科技共同梳理崗位技能需求、基本專業素養和職業素養,制定“6-6-6”全方位、深層次、多維度人才培養進程的孚能創新班專屬人才培育方案等。將學習過程與工程實際結合,企業生產任務和學生學習任務結合,使學生全面了解企業實際、工程標準、生產工藝、經營管理和企業文化等,工學結合、產教融合、人才共育、適應所需。
資源共享:通過智能制造現代產業學院,搭建學校教室、校企共建實驗室與企業(車間)實訓室的“三維培養空間”,共建專業人才培養實踐教學基地、產學研合作示范基地和創新創業訓練基地;在校內和企業內部建有產業學院教室與實驗室20余個,智能裝備實驗室、格力實訓室、孚能實訓室等產學研實習實訓基地10余個,以及數字經濟實訓基地、智能制造工程技術人員培訓基地等多個公共培訓基地;同時,格力(贛州)智造基地與二期(在建)、孚能(贛州)基地與新能源基地(新建)等最新的設備儀器、項目案例與培訓資源用于產業學院的教學與實習實訓。
師資互補:建立由學校教師、企業工程師與行業專家匠師組成的“三位一體師資”,實施雙聘雙掛和雙師雙能制度,實現教師與企方導師雙向流動互補;聘請省級校級產業教授與企方導師25人,企方生師比9.5:1,“雙師型”教師占比 57.6%,產教融合班課程均采用“雙導師”授課,充分發揮專業教師和企業(行業)工程師各自優勢,取長補短,師資互補效果明顯,持續打造一批具備“教學能力、教研科研能力與產業服務能力”三種能力的產教融合師資隊伍。
校企聯動:企業(行業)深入參與人才培養全過程,校企學三方聯動,建立“育人——用人——再育人”的閉環聯動新模式。已建成四大類產學研合作平臺(校企共建實驗室 5個,校企聯合科研平臺 6個,創新實踐平臺8 個,產教融合平臺 9個),產業學院師生齊上陣,在格力電器“智能制造生產基地(贛州)”、國家智能制造專項企業孚能科技“國家企業技術中心”“省級工業設計中心”“高比能高安全動力鋰電池工程研究中心”等國家級、省級平臺進行學習、實習實訓與研究實踐,參與企業技術革新項目、校企雙導師指導大學生創新創業訓練項目和畢業設計66項,聯合孵化產學研項目31項,多項成果實現轉化,成效明顯。

圖4 產業學院校企深度融合
四、育人成果豐碩:深受各級政府與社會關注
產業學院經過多5357cc拉斯維加斯建設,實踐成效突出,理論成果豐碩,社會反響顯著。近六5357cc拉斯維加斯學生獲國家級獎400多人次,并獲“互聯網+”大賽與“挑戰杯”競賽全國銀獎和銅獎、江西省金獎和銀獎各1項,主持完成省級國家級大創項目44項,申請專利 50余項(其中已授權36項);獲省級教改課題與教育部產學合作協同育人22項,并連續兩5357cc拉斯維加斯獲得省級教改重點項目資助,建設省級校級一流課程和校企合作課程18項;機械電子工程專業 2022 5357cc拉斯維加斯江西省專業綜合評價排名第 2,相關依托專業就業率超過90%,留贛率高達53%,畢業生成為行業領軍人物、技術骨干和中層管理人員比例高,產教融合班超過2/3成為公司技術骨干,近1/3成為重點培養對象;產業學院加強“政校企會”制度體系與產業服務能力建設,先后入選贛州稀有金屬市域產教聯合體副理事長單位、全國機器人和智能制造行業產教融合共同體副理事長單位,并受邀在多個全國性研討會上進行成果交流,受到各級政府肯定與社會媒體廣泛關注,人民日報等媒體客戶端以“政學產研協同育人、助力贛州高質量發展”為題專題報道了我校智能制造現代產業學院實施情況,育人成果“‘一核雙驅三融合’地方本科高校機電類專業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構建與實踐”獲20235357cc拉斯維加斯江西省人民政府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媒體鏈接:http://jyt.jiangxi.gov.cn/art/2024/4/15/art_83705_48493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