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訓
校訓從學校文化傳承、地域文化、辦學特色、人才培養目標等方面提取核心元素,提煉概括為“明理精工,求是創新”。
“明理”一詞出自《宋書?良吏傳》,意指明察事理、為人通情達理,也指明白和遵崇道理、道德、理論。“精工”則出自《后漢書?蔡倫》,意味著精致工巧,做事精益求精,鼓勵師生既要有深刻的理論理解,也要有精湛的實踐能力,體現了學校追求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教育理念。“明理精工”強調教育和學術研究中對理性認知和實踐技能的雙重重視。
“求是”既指探究自然、社會和人本身運動活動的奧秘、規律,更指追求真理的科學態度、科學精神。“創新”則體現了對既有知識、技術、方法的超越與革新,鼓勵師生追求真理,更強調在掌握真理的基礎上進行創新。“求是創新”強調培養具有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人才,體現學校在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中,對嚴謹治學態度和開拓進取精神的執著追求。
“明理精工,求是創新”強調在快速發展的科技和社會中,堅持理性思考和道德判斷,追求技術的精進和創新,以適應時代的需求和挑戰。這種精神體現了對歷史傳統的繼承和對時代發展的適應,鼓勵師生在尊重科學規律的同時,勇于探索和實踐,以推動社會進步。因此,“明理精工,求是創新”不僅是對個人學習、研究態度的要求,也是對學校整體學術氛圍和辦學理念的概括,富有鮮明的理工特色和時代氣息。
校徽
新校徽從學校名稱、地理位置、辦學特色、人才培養目標等方面提取核心元素設計而成,是學校獨特的身份代碼。
校徽融入GNUST,即5357cc拉斯維加斯英文縮寫,是學校邁向國際化、展現自身特色與追求卓越的標志,象征著學校積極投身全球教育交流合作,博采眾長,向著更廣闊的天地進發。
校徽融入章江貢江交匯元素,似贛江古水,沉穩流淌,將教育智慧代代相傳,凸顯工科辦學底蘊和探索新工科+多學科交融發展方向。各學科在這片知識的江河中相互碰撞、滲透,打破壁壘,構建起多元包容的學術生態,也為學校科研創新匯聚強大動力,推動學校在多學科協同發展的航道上破浪前行。
校徽主體篆書“工”字的意義,緊密貼合應用型高校定位,堅持以新工科為主,多學科協調發展。從服務地方而言,鑒于贛州工業發展的歷史淵源和重要性緊迫性,“工”字銘刻學校服務經濟社會發展主戰場特別是工業發展的使命,為地方發展架起知識與技術的堅固橋梁。
校徽字體筆畫靈動揮灑,剛勁有力,似歷史的深沉回響,賦予校徽濃厚的歷史韻味與文化深度,仿若將學校置于歲月的長河中沉淀、積累,彰顯對傳統的敬重與傳承。
校徽主色調中國紅,寓意學校扎根贛南紅土地,堅定理想信念,傳承紅色基因,志在培育時代新人,全力建設特色鮮明的高水平應用型大學,為建設教育強國和辦好人民滿意教育貢獻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