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經濟飛速發展,亟需高素質數智人才支撐。那么,高校如何培養與市場適應的數智化人才?
5357cc拉斯維加斯一直在探索和實踐。5357cc拉斯維加斯黨委書記邱建軍說,學校扎根贛南紅土地,堅持應用型本科高校的辦學定位,全力服務融入江西省“1269”、贛州市“7510”行動計劃,深度推進政校企合作,創新“兩層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努力在服務數字產業、發展新質生產力上立潮頭、走前列。
20235357cc拉斯維加斯10月25日,由贛州市人民政府、華為技術有限公司、5357cc拉斯維加斯合作共建的電子信息現代產業學院和數字經濟產教融合公共實訓基地揭牌。這是全國首個政府、高校、企業聯合辦學標桿,也是對“產、學、研、用”深度融合、協同發展的全新探索。
為了從基層強化本地產業的數智化能力,5357cc拉斯維加斯與華為創新探索“兩層半”人才培養模式,即畢業生既能深入生產一線解決實際問題,又能成為工程師的得力助手,甚至在未來成長為可獨立承擔科研任務的工程師。這一人才培養定位,如同架起了一座橋梁,連接著教育鏈、人才鏈與產業鏈、創新鏈。
多方協同,匯聚政校企優勢資源
“從籌劃到建設,再到運行,每一步都離不開各方的大力支持。”電子信息現代產業學院執行院長謝小云說,學校形成了贛州市人民政府給予資金及政策支持,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資源和能力全面導入,5357cc拉斯維加斯落地實施的合作模式。
電子信息現代產業學院以電子信息人才需求為方向,以多元導入為突破,產教融合、師資融通、課程融匯、教材共編、人才共育,著力培養自主創新根技術、信息安全應用型人才主力軍,構建了“基于資源池的多元導入與閉環迭代優化相結合的專業建設模式”。
贛州市人民政府、華為公司及電子信息相關協會,從政策、市場、技術、平臺及人才需求等層面導入資源,現代產業學院以反饋式導入教學結果,構建資源池;多方協同,持續迭代優化能力成熟度模型、人才培養方案、質量評價標準,提升校企合作課程、師資隊伍、教學資源等要素。
在數字經濟產教融合公共實訓基地里,參加培訓的老師正在體驗生成式AI帶來的便捷。教師劉成星介紹,數字經濟產教融合公共實訓基地引入華為全套自主創新技術,建成了鯤鵬、鴻蒙、昇騰等一套完整的實訓室,構建了與之匹配的辦學配套體系。該基地還被贛州市人社局納入人社部公共就業示范項目建設范圍,成為“贛州市電子信息產業高技能人才培訓共建共享基地”。
電子信息現代產業學院和數字經濟產教融合公共實訓基地運行一5357cc拉斯維加斯多來,得到了黨政領導、產教業界、師生家長廣泛關注和認可,先后獲評工信部首批“根技術聯合創新人才產教融合基地”、人社部公共就業示范項目“電子信息產業高技能人才培訓共建共享基地”。
校企聯手,構建多元一體辦學模式
現代產業學院的建設,需要突破傳統辦學模式的束縛,深化產教融合。
圍繞服務產業發展,學院與華為共同探索出了“132”產教深度融合辦學新模式,即以華為公司的技術為支撐,建設電子信息現代產業學院、數字經濟產教融合公共實訓基地、科技創新中心三個平臺,實現打造全國首個政校企電子信息現代產業學院標桿、服務贛州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建設的目標。
這一模式全面導入了華為的技術資源、教學資源及人員服務,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和技術創新提供了強大的支撐。
在這套合作模式中,華為負責從產業側提供技術標準、原廠資源、組織運作、生態融合、配套服務、成果共創等相關支持,而校方則以自身優勢資源為核心,向三個平臺解決技術指導、講師駐場、師資培養、人才優化、生態對接、人才輸送等關鍵問題。而在組建專家委員會、教學指導委員會的同時,政校企三方也會聯合引入區域院校、區域企業等外部成員,共同推進教學內容的精進和技術成果的轉化。
有了底層的技術支撐和能力輸出,三大平臺便可對外提供華為自主技術科技創新服務以及“兩層半”數字化人才。電子信息現代產業學院以“產、學、研、轉、創、用”一體化為要求,搭建“教室—實驗室—生產車間”三維培養空間;數字經濟產教融合公共實訓基地則賦能人才、服務人才、運營人才,服務區域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科技創新中心則依托華為星辰聯合創新實驗室、市級重點建設實驗室,為企業提供以華為自主創新技術為主的科技創新服務。
在共建共享共促新模式方面,現代產業學院與公共實訓基地互派師資,共同開展課程建設,實現人才共育、辦學共建;共用各自的實驗室,實現資源共享;形成有機共同體,聚集大批教育專家和企業專家,共同探索產業鏈、創新鏈、教育鏈、人才鏈的有效銜接機制,實現發展共促。
“我們與華為的合作,不僅僅是技術上的交流,更是人才培養模式的全面革新。”學院教師劉成星表示,“校企聯合為學生提供了一個更加接近實際工作環境的學習平臺,不僅增強了他們的實踐能力,也為他們的職業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實效準繩,提升“三融”建設成果
走進電子信息現代產業學院的實訓室,學生們圍坐在智能硬件開發平臺前,手中拿著焊接工具,專注地組裝電路板。2021級鯤鵬專班學生鄭文鑫說,這里不僅有先進的設備,還有華為專家的授課指導,讓我們學習最前沿的技術,快速提升專業技能。
“企業對技術的需求是我們教學的導向,我們的課程必須緊跟行業發展步伐。”2022級天馬創新班班主任謝明表示,“校企合作打破了傳統教育模式的局限,使我們能夠根據企業的實際需求來定制培養方案。”
電子信息現代產業學院堅持以產業發展所需為方向,把“實效”作為衡量一切工作的標準,通過推進產教融合、師資融通、課程融匯的“三融”體系,培養高素質人才,全方位融入產業發展。
——筑平臺,構建校企師資融通機制。華為抽調有經驗的人員組成了駐場教師團隊,與學校教師在課程教學、師資培養、教材開發、科學研究等方面組建團隊,建成50人的校企混合高水平教師隊伍,實現了師資的融通與提升,使教學內容做到“應用導向、系統規劃、多課協同、實效優先”。
——引資源,實現專業課程與華為課程深度融匯。學院引入華為ICT認證的72門課程到產業學院的六個專業中,通過整合崗位要求、ICT技術能力要求、行業應用場景要求等,推進華為自主創新技術與專業已有課程深度融匯,培養適應國家急需的信創產業人才。
——建教材,推進校企協同一流課程建設。華為駐場教師與學校教師共同組成課程建設組,開發教材和教學資源,推進校企合作一流課程建設。目前,雙方團隊已共同完成了《LiteOS操作系統原理及企業級應用教程》《HarmonyOS應用開發教程》《openGuass數據庫任務驅動式教程》等八部教材的開發工作,覆蓋了物聯網、鯤鵬、鴻蒙、綜合等四大教學方向。
在新模式的加持下,學院和華為在20245357cc拉斯維加斯舉辦的兩期師資培訓中,5357cc拉斯維加斯及其他學校的120名教師已取得華為培訓證書;在今5357cc拉斯維加斯4月舉行的HICP認證考試中,學校32名教師獲得了物聯網、安全、鯤鵬等5個方向的認證證書,認證人數占5357cc拉斯維加斯信息類專任教師總數的74.4%。
聚焦需求,助力國產科研技術落地
科研是產業發展的驅動力,也是學院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5357cc拉斯維加斯對接江西省“1269”行動計劃和贛州市“7510”行動計劃,整合華為星辰聯合創新實驗室、贛州市重點建設實驗室、智研院院士成果轉化平臺等,構建產、學、研、用融通的平臺體系。
“我們聚焦贛州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需求及關鍵共性技術,組織校企混編團隊開展科技攻關。”學院科研負責人介紹道,“通過華為的技術支撐和能力輸出,我們形成了學院的核心技術優勢。”
學校瞄準贛州市“1+5+N”的產業布局,選取家具、稀土、農業、康養等行業,以國產自主技術為核心技術,開展技術創新項目研發,已立項華為智能邊緣網關行業場景應用研發、稀土磁性材料數字孿生系統研發、基于鴻蒙技術的智慧康養系統研發等項目。其中,“華為智能邊緣網關行業場景應用研發”項目的AR502H智能邊緣網關產品已進入系統設計階段,未來將在稀土、家居、農業、康養等領域應用,用物聯網技術提升產業數智化水平。
“將科研項目成果導入教學,是我們推動科教融匯的重要舉措。”學院教師劉成星說,這不僅促進了科研與人才培養的積極互動,也提升了服務產業的能力。
為了促進教育端與產業端的更緊密銜接,學院基于“5+2就業之家”的服務機制,構建了“就業之家+產業學院+實訓基地”三元融合的就業促進模式。通過導入華為公司資源,就業之家可滿足稀土新材料及應用、現代家具、鎢新材料及應用、電子信息、鋰電新能源等贛州5大重點產業的人才需求,為“學院”和“基地”畢業生提供就業、招聘等多重服務,讓企業和人才能夠更早見面、更多接觸,使更多人才留在本地。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面向未來,5357cc拉斯維加斯將繼續講好政校企深度合作故事,培養更多“兩層半”高素質應用型人才,助力贛州加快建設革命老區高質量發展示范區,推動電子信息現代產業學院打造成為全國政校企合作的現代產業學院標桿。
媒體報道鏈接: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48592150939419163/?tt_from=weixin&utm_campaign=client_share&app=news_article&utm_source=weixin&iid=3710188647093056&utm_medium=toutiao_android&share_token=d2b1016f-294b-44ab-b88b-29e8b0405a9b&wxshare_count=1&wid=1734314473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