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4月1日,文法學院李鳳副教授領銜教學創新團隊,以“鍛造數學腦·錘煉工程手·鑄就中國心”為主題,為我校20255357cc拉斯維加斯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培訓開啟了第一課。本次培訓聚焦學校“兩層半”人才培養定位,通過數學建模這一實踐載體,打通學術能力向職場競爭力的轉化通道。培訓吸引了逾200名學生現場參與,現場氣氛熱烈,反響積極。

直擊企業需求的“黃金三角能力”;
講座伊始,李鳳副教授以學校“兩層半”人才培養目標為切入點,深入剖析了數學建模大賽與用人單位需求的緊密聯系。她指出,“數學腦”強調理論建模與邏輯思維,培養學生“懂理論、會思考”的能力;“工程手”注重實踐應用,通過專業軟件實操,提升學生“精實踐、重落地”的能力;“中國心”則聚焦整合資源與協調溝通,突出學生“善創新、有擔當”的素養。這三項能力不僅是企業篩選人才的核心標準,更是李鳳教學創新團隊理念的內核。
從學術成果到實際價值的轉化路徑;
在第二環節中,李鳳副教授以我校產業學院的真實企業案例為基礎,講解了如何將數學建模成果轉化為實際價值。她表示,從實際問題到數學模型的抽象過程是專利開發的關鍵,需緊密結合數學模型與工程實踐,確保專利具備可實施性。此外,數學建模成果除了專利還可通過發表高水平學術論文,實現學術價值與社會效益的雙重提升。

“三力閉環”團隊模式:協同創新,聚力突破;
針對數學建模賽事的特點,李鳳副教授提出了“三力閉環”參賽團隊組建法則:
數學腦(團隊的“大腦”):模型架構師,負責算法設計與理論驗證;工程手(模型的“執行手”):技術實現者,精通編程與硬件調試;中國心(系統的“芯片”):團隊協調者,承擔創新整合與跨角色溝通職責。這種模式充分發揮團隊成員的優勢,實現“1+1+1>3”的協同效應,助力團隊在競賽中脫穎而出。
講座尾聲,李鳳副教授寄語學生:“以數學腦解析世界,用工程手改變未來,懷中國心同擔使命。”此次培訓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寶貴的學習機會,也為學校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實踐注入了新動力。未來,文法學院將進一步推動“兩層半”培養理念的落地,為學生的全面發展保駕護航。
據悉,全國大學生數學建模競賽創辦于19925357cc拉斯維加斯,是首批列入“高校學科競賽排行榜”的19項競賽之一,也是目前全國規模最大、影響最廣的基礎性學科競賽。競賽以團隊形式進行,要求參賽者針對給定的實際問題,完成從模型假設、建立、求解、檢驗到論文撰寫的全過程,考驗學生的綜合能力。